A
奥原晴湖 阿老
B
C
D
E
F
G
H
I
J
K
L
M
N
南海岩 聂成文
O
欧阳中石
P
Q
R
日本画家合作 饶宗颐 任惠中
S
T
U
V
W
X
Y
Z
 
大拙之美
作者:李浪木 来源:中国书画家报 加入时间:2012-9-17

      我是一个无感不发的人,然本性的慵懒,又耽搁了诸多美丽邂逅。禅宗讲:错过亦是缘份。人们大都不能积年累月来做一件事,视之为取砖磨镜,浪费光阴。但艺术家,是在错过中等待的,象酿酒一样,等待着再醇一些,更有味道,大拙兄便是其中的一位。

     大拙,姓张名兵,一个有着文革时代烙印的“俗”名。

   与大拙相识已有些年头,他虽长我几岁,但我们总是相互称兄。或酒或茶或文或画,他有时象局外之人,有时也颇入世。有时候滔滔不绝,有时候一言不发,似拙似不拙,似聪明又似不聪明。穿着不讲究,言谈或狷狂。时时有请客不带钱,出口伤人面的“恶行”发生。但相交长了,便感觉这位老兄是一位表里如一、真诚笃实的人,与其相交,毫无介蒂。

  早年的大拙是一位文艺青年兼愤青,大学毕业后曾在国企任过小职,干了几年觉得不适合就走进社会,辗转多种行当,苦辣酸甜,终于又宿命地走到了自己喜爱的职业。他读书多且杂,文史子集,闲书野史,茶经印谱。往来于历史的求证,对儒、释、道的参研,使之对人生的洞察和对美的解读总有其独特的一面。一次我们从北京去秦皇岛海边,在车里聊了一路,他的话如老僧撞钟,让我提醐灌顶,感到人生世事之广大,傍晚进入高速服务区时,正值天边一大片艳丽的火烧云,逆光中的大拙,象传说中的古希腊人,他的声音忽远忽近,抑扬顿挫。那天的场景也多次出现在我的梦中。

  其实每个人都愿意活在真我的世界,每当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解除了虚伪之网,那个孩童般的真我跑出来,乐与泣,喜与悲,无异于“含德之厚,比于赤子,毒虫不蛰,猛兽不据,攫鸟不搏”。想起大拙,让我想起老庄,在穿越中,我已不知何为古贤,何为天道,而大拙兄乃因不守之法而美而拙也。

    读其人,而见其艺,大拙如是。他对书法有着很强的认知与领悟,早年临唐楷,而后研习汉隶和魏碑,于龙门二十品用功颇多。其临习历代法书碑版,决不囿于古人,而是蓄积化解,融会贯通,把前贤的神韵笔法再现于腕下。近期所见大拙的行草书,结字气象豪迈,浑然古质,一派纵横捭阖,于平整之处见险绝;行笔布局,既讲究一行之间的飘逸走势,又十分留意行与行之间的呼应,在整体的视觉感受中给人以奇拙与飞动的美感。其笔法的多变,在宁静平淡之中蕴藏着生机;其线质的古涩凝重,呈现出刚柔相济、动静相宜的特质,可谓得文武之道。在拙妍相杂、以拙取妍、以拙取险的气势之中,可显现其近二十年来浸濡于书道之功。

    汉代萧何论笔道:“夫书势法犹若登阵,变通并在腕前,文武遗于笔下,出没须有倚伏,开阖藉于阴阳。每欲书字,喻如下营,稳思审之,方可用笔。笔者心也,墨者手也,书者意也,依此臻妙矣。”古人之意,大拙已觅得三昧。

   我总认为,书画家或者艺术家不是想当就当的,与生俱来的天赋,犹如上天赐予,正如孔子所说“生而知之者,上也。”我想孔子决不是畏天命,他是说有天赋之人是最有福气的。但天赋如金樽,把持不住就如泥樽。大拙兄曾言:我就是个画画的。平淡中有真趣,可谓痴于丹青者。他的持守与精进将这种天赋保留下来,继而成就了绘事。

   当今中国画的现状颇有些令人尴尬,所谓学院派的教学方式生产出的种种中国画新样式看似热闹无比,但传统笔墨和写意精神却几近凋零,不知这是时代审美的需求还是历史大潮的激荡与涤汰。中国写意花鸟画比之人物和山水更倾向于表现和形式,对笔墨功夫和画家素养的要求也更高,在三笔两笔的逸笔草草之间写出过程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,这才是东方艺术美的真谛所在。我们希望,不管当下世界文化融合的脚步多么急促,那些民族历史的宝贵遗产也不要这么快的消失殆尽,这也是当下所有中国文化人的责任与使命。

     大拙兄很少以画示人,不事张扬的他不是宅在家里读书挥毫,就是云游四方探碑访古,常年积之累之,积淀了学养见识,使他的画中多了许多书卷之气。他专攻写意花鸟,且开垦有年,对青藤与八大,缶翁与白石均有精研,而对描写对象观察体味的独特角度和真挚情感,更使得其作品朴拙雅逸,真气四溢。他对清代傅山的“宁拙勿巧,宁丑勿媚,宁支离勿轻滑,宁直率勿安排”这一中国文化大美之境是心领神会的,并在作品中有了充分的体现。其笔下的八哥、懒猫、老鱼乃至花花草草都充满了性灵和拙趣,真是笔墨性情,皆以其人性情为本,古人之言极是。

   大拙之画,由书而来。与书合而不同,违而不犯,又因其备书法、诗词、文赋、篆刻四翼,就象古代的文人画家,勾画些闲花野鸟水禽山石似乎有游刃有余之感。这在当下的文化环境中是尤为难能可贵的。其中有多年研习书法喜爱传统文化之故,更多的是他深悟中国画写意之文化本质的自觉,用自己的书法和文学修养诠释深邃的笔墨意境,直入堂奥,其作品中画意与笔墨的简率与自然,恬淡与浑厚让他在当今画坛更有风标自立的一面。 

 

   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一直有两种倾向,一种是拙,一种是巧,两者各有其美,巧的有更多人喜欢,取悦于人的浅表感官,拙的曲高和寡,耐人寻味。东方文化先驱者老子反对人为的工巧,追求拙朴的恬淡自适,顺其自然,自然而然。达到这样一种境界,其方式是返朴归真,从这个角度来看,大拙的书画作品老子一定喜欢。

   大拙之美,识者自知之。

 

 

 

 
Copyright © 2003 - 2021 Tfzart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坦腹斋·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或镜象 E-mail:1013102739qq.com
地址: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友谊路盛祥家园6栋 邮编:066000 曲女士,联系人电话:13780358775 QQ:1013102739
冀ICP备14016536号-1